讲义
词语解释
讲义[ jiǎng yì ]
⒈ 为讲课而编写的教材或资料。
英teaching materials;
引证解释
⒈ 讲说经义。
引《南史·梁纪中·武帝下》:“初,帝创 同泰寺,至是开 大通门 以对寺之南门,取反语以协 同泰。自是晨夕讲义,多由此门。”
《北史·崔暹传》:“子 达拏,年十三,令儒者 权会 教其解《周易》两字,乃集朝贵名流,命 达拏 高坐开讲。同郡 眭仲让 阳屈服之, 暹 用 仲让 为司徒中郎。 鄴下 为之语曰:‘讲义两行得中郎。’”
宋 梅尧臣 《闻临淄公薨》诗:“官为喉舌勋爵一品兮,经筵讲义尊 萧匡。”
⒉ 指讲解经义的书。 宋 汤羲 有《周易讲义》。
引宋 邢昺 《<孝经注疏>序》:“今特翦裁元疏,旁引诸书,分义错经,会合归趣,一依讲説,次第解释,号之为讲义也。”
⒊ 宋 代经筵进讲的讲稿。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卷八:“古之讲经者,执卷而口説,未尝有讲义也。
引元丰 间, 陆农师 在经筵,始进讲义。”
⒋ 指教师为讲课而编写的教材。
引明 章懋 《兵部员外郎鹤山陆君墓志铭》:“增筑学舍,使士皆肄业其间,而刊示 宋 诸儒讲义,使之诵习。”
徐特立 《国文教授之研究·绪言》:“近人所著之教授法讲义,转相沿袭,乖谬甚多。”
国语辞典
讲义[ jiǎng yì ]
⒈ 阐释说明书籍的义理。
引《南史·卷七·梁武帝本纪下》:「初,帝创同泰寺,至是开大通门以对寺之南门,取反语以协同泰。自是晨夕讲义,多由此门。」
⒉ 古时臣子将讲授给帝王研习的资料预先撰拟出来,称为「讲义」。
引宋·邢昺〈孝经注疏序〉:「会合归趣,一依讲说,次第解释,号之为讲义也。」
⒊ 学校教师为学生编辑的讲授资料。
最近近义词查询:
天下的近义词(tiān xià)
盟主的近义词(méng zhǔ)
集中的近义词(jí zhōng)
夏天的近义词(xià tiān)
生日的近义词(shēng rì)
费用的近义词(fèi yòng)
失望的近义词(shī wàng)
方子的近义词(fāng zǐ)
修改的近义词(xiū gǎi)
商店的近义词(shāng diàn)
产品的近义词(chǎn pǐn)
大作的近义词(dà zuò)
体贴的近义词(tǐ tiē)
积累的近义词(jī lěi)
老婆的近义词(lǎo pó)
片刻的近义词(piàn kè)
动机的近义词(dòng jī)
开辟的近义词(kāi pì)
采购的近义词(cǎi gòu)
盲目的近义词(máng mù)
俊美的近义词(jùn měi)
打点的近义词(dǎ diǎn)
教师的近义词(jiào shī)
市面的近义词(shì miàn)
打斗的近义词(dǎ dòu)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